资讯

快讯财经

今天,又一千亿房企官宣爆雷!

TIME:2022-03-22 浏览:977

    撰文|蜜姐&编辑|凯     来源:闺蜜财经

      3月21日,又一家千亿房企官宣爆雷:祥生控股集团发公告称,未能按期支付2亿美元债的1200万美元利息。

  就在几天前(3月16日),祥生控股发布了今年2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,归属于集团总合约销售额约为26.69亿元。5天后,竟被利息难倒了。
  今年刚刚过去不到三个月,不少房企已经传出坏消息,这些房企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……
  01
  先来看祥生控股的问题。
  


  祥生控股公告中,对于违约给出的理由是:受宏观经济、房地产市场环境及金融环境、多轮疫情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,导致集团流动性出现阶段性问题。
  该公司回应媒体称:“正积极沟通债权持有人寻求达成一致意见的解决方案。”
  祥生控股的危机在去年四季度已经显现,它先后被标普和穆迪下调评级。
  2011年11月,蜜姐也曾提示过祥生控股的风险(详见:祥生控股股价一天暴跌53%!危险信号?),当月,祥生控股的股价跌幅近71%,12月再跌了近35%。
  祥生控股的危机发酵是近几年狂飙猛进冲千亿房企的一个缩影。
  2018年其营收破千亿,2017—2019年,短短三年其营收增长接近5倍,2020年11月成功上市。(详见:找救命钱?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位“狂人”,上市在即)
  然而,祥生控股上市1年4个月,发行价为5.59港元/股,截至3月21日收盘,其股价仅为0.75港元/股,几乎成了“仙股”(详见今日词汇)。
  


  02
  2021年是房企们的偿债高峰期,然而今年还债的压力依旧不小,一些房企仍未度过“危险期”。
  房企们的债务问题早有共识,2018—2019年,媒体和市场反复提醒房企的偿债压力。不过,因为彼时房地产市场行情还不错,危机并未十分凸显。
  2020年,疫情来袭,叠加内外金融环境、“三道红线”等监管压力,楼市也渐趋冷静,不少房企的问题暴露。
  从开始的中小房企到曾经全国知名的黑马房企,如华夏幸福、泰禾等,到去年的某大爆雷,房企们的危情时刻真正来临。
  贝壳研究院发布的《2022年房地产市场展望报告》显示,2018—2021年,房企境内债务违约的数量明显增加,房企2022年预计到期债务约9603亿元,比2021年下降约25%,
  但仍处于接近万亿的偿债规模高位。

  从房企今年月度到期债务规模来看,1月、3月、4月、7月的债务规模均在1000亿元以上,压力尤为大。此外,6月、10月也接近千亿规模。
  此外,值得注意是的2023年,房企的债务规模约为8348亿元,虽然比2021和2022年低了不少,但这个数据依然颇高。且考虑到在此之前,房企们面临的债务、销售等压力,明年的担子也并不轻。
  03
  今年对于房企而言,尤其是前几年快速扩张的房企,依然面临生死大考。
  无论楼市还是股市,政策底出现后,市场底通常都还有一段距离才会出现。
  政策上,从去年底到今年至今,大到货币政策,小到各地的放宽购房资格、降低首付比例及房贷利率下调等,利好消息挺多的。
  但受疫情反复等因素的影响,楼市要逆转小阳春还是有不小难度。对于大多数房企来说,最为直接的反映就是销量不尽人意。
  蜜友们如果去对比上市房企去年和今年1-2月的销售数据,就会非常清楚。
  
  今年,无论是买房还是投资,对于那些违约、债务展期及官司缠身的房企,都需要引起重视。比如某些亮起提示信号灯的企业。
  3月18日,阳光城发公告称“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”,“公司未能按期支付境外债券利息”。
  据披露,阳光城有4只中期票据违约,未能足额偿付到期债券累计本息合计50.28亿元。而阳光城或恐面临多米诺骨牌效应,这些违约很可能将引发更多的债务提前到期或交叉违约。
  


  3月7日,禹洲集团也发公告“自爆”:一只5亿美元的债券2125万美元利息到期应付违约,而这只债券明年就到期了……
  


  此外,今年2月底,文轩财经报道,蓝光发展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未按期兑付构成实质性违约。同期,蓝光发展还新增被执行股权冻结。
  更让人担心的是,蓝光发展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预告,预亏金额高达120亿元左右,上交所也对此进行了问询。
  还有近期涉险的正荣地产。2月,其发公告称,拟对5笔2022年内到期的优先票据展期一年。简单来说就是跟债权人商量延期还钱的问题。
  当月,正荣地产的股价跌幅高达81.89%!目前也沦为了“仙股”,股价不到1港元/股。与祥生控股的遭遇十分相似:迅速被资本市场抛弃。
  目前,正荣地产3月到期的美元债幸运获得了1年展期,优先级本金偿付比例被提高到20%,但好歹是获得了喘息之机。
  此外,据天眼查显示,新力地产、融创、河南中书置业、荣盛房地产等均有新增开庭公告。
  总的来说,2022-2023年,房企还债的压力依旧不小。
  当然,目前绝大多数房企都在积极还债,并未躺平。上述提及的房企,都有通过出售或转让资产、股份,或发新债,或寻求战投,或打折促销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自救。
  希望凛冬之后,春天能早点到来。
查看更多>>

推荐新闻

X

扫一扫

  关注微信公众号

FUZHI